个人事迹
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明。图片由本人提供
自治区红十字会颁发的“红十字博爱奖”、新疆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……一个个殊荣的背后,是若羌县第四届道德模范王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,让患白血病男孩重获新生,用爱点亮生命之光的感人事迹。
今年35岁的王明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在若羌县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硫酸钾厂做钳工。2015年,他在路边献血车义务献血时,工作人员询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,并简单地给他介绍了中华骨髓库的用途。得知中华骨髓库是用来救人的,王明想都没想就留下了自己的血样样本。
6年后的一个电话将王明和上海一名11岁男孩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跨越3000多公里的干细胞移植,王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大爱无疆”。
2021年10月29日,王明接到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说有患者和他初配相合,急需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。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完情况后,王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。
当天晚上,王明让妻子郭卫云给他订第二天最早去乌鲁木齐的火车票,并详细地告诉了她行程目的,耐心解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利害关系、价值意义,两个人彻夜未眠。
王明讲得轻描淡写,而郭卫云却想到了背后的利害关系: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像献血那样简单,万一出啥事,他们一家老小咋办?郭卫云埋怨王明不提前和她商量。但看到丈夫坚持履行捐献意愿,她也只能勉强同意。
王明到达医院,经过检测,完全符合捐献条件。为激活体内处于静止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,王明需要每天注射2支造血干细胞动员剂,并多次抽取静脉血,以便化验细胞数量是否达标。
事后,患者家属委托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谢王明。王明谢绝了物质感谢,只留下一份感谢信。
王明说:“孩子生病了,正需要钱治疗,不需要给我买礼物,这都是我愿意帮助的,只要孩子的病能好,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。”(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张达)